成都市双流区育仁菁英学校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885865566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课程建设
成都育仁菁英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试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5-25 16:25:51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育仁菁英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工作意见》,打造育仁菁英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凸显“一生一爱好,一趣一人生”的办学特色。2020春季学期启动“育仁菁英“三层六类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学校制定并实施《育仁菁英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构建的背景
  1.基于学校背景与战略定位
  育仁菁英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寄宿制兼走读运行的民办全日制学校,也是成都市双流区重点打造的基础教育特色品牌学校之一。学校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科学。是一所有生长动力、内驱动力、发展能力的学校,有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学历高,年轻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仁爱为先,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为“办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突出,社会口碑良好的区级优质名校,市级新优质名校”。这些优厚独特的条件,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坚实的保障。
         建校以来,通过历届校长的引领,历届菁英人的艰苦努力,学校制度基本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基本规范,办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学校规模不断壮大。但学校没有结合校情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还处于被动的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缺乏校本系统的特色课程,缺乏素质教育领先课程,缺乏与国际接轨课程,这与学校目前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另外,德育特色不够明显,办学品牌还没有很好的树立,与周边其它学校相比,办学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在双流区、大成都市业内缺乏影响力,在社会各界缺乏吸引力,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影响学校生源的质量结构,最终导致学校难以打造出品牌特色。如果没有特色课程的科学引领、学生长足的发展,那将失去家长的信赖。所以学校基于校情、学情做好特色课程建设就至关重要。
  2.基于核心素养与培养目标
  我们的课程建构要基于学生的学科、发展、幸福人生三方面的核心素养: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本学科的素养,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来看,要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素养。从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必备素养来看,要求学生具有从生命感知、成长调节、悦纳世界、敬畏社会等方面的幸福能力。在综合学科、发展和幸福人生三方面的核心素养引导下,我们必须进行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构建适合新时代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程构建目标 
  在学校“培养仁爱品质、国际视野、扎实基础、广播知识、健壮体魄的时代精英”的目标
引领下,我们构建共性与个性、基础与发展、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学校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1.通过课程建设,落实学校““以人为本,仁爱为先,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打造“育仁菁英”教育课程文化。
  2...通过课程建设,构建育仁菁英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培养“懂礼仪、知回报、善学习、爱运动、乐实践、会审美的“育仁菁英少年”的育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课程建设,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穿越学科边界,实践课程融通、整合,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通过课程建设,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各人员、各资源,主阵地实施,常态化推进,提升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二)、课程构建的原则 
        1.学校注重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阶梯课程等这些对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益的所谓薄弱学科,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促进这些学科的扎实落实。
        2.注重发展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3.注重课程中的生本性原则。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推动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4. 注重生成性原则。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构建的结构化体系 
         在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学校将构建形成“三层六类”的课程体系,三层”即基础核心共同课程(国家规定课程)、育仁菁英特色课程(校本课程)、道尔顿国际名校的特需国际优质课程(国际课程),“六类”即育仁立德课程、育仁树人课程、育仁塑型课程、育仁特色课程、育仁选修课程、育仁三生课程。“三层六类课程”分类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课程框架详情见《育仁菁英学校特色课程设置细目表》)
         四、课程内容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形式  
         育仁菁英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主要包括“1+x”校本阶梯课程群和“走班制”社团超市。所谓“1+x”,即以一个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为基础,创生出同学科的多种校本阶梯课程,此为学校必修课;“走班制”社团超市,我校拟开设36种社团选修课,以“走班制”为特色,一——三年级学生走班激发兴趣,三到九年级学生走班自由提升,形成课程亮点。基础、校本、国际这三类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实施策略  
       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阶梯型课程指南》、《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立与各学科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研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让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4.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  
         5. 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三)课程管理与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 “ 以人为本,仁爱为先,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 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考核方式  基础性课程的考试,语数外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科学、理化生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增加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能力评定的比重,校本阶梯型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论文、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2.评价体系  改变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尝试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①形成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笔记(知识结构的整理)、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  
         ②终结性评价,这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终结性考核上。  
         ③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以强化过程管理。 
         ④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激励机制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应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学业成绩优秀奖”、“三好学生奖”、“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 “演讲辩论奖”、“发明制作奖”、“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四、课程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1.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应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2.制定、完善并落实《育仁菁英教师岗位职责》、《育仁菁英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岗位职责》、《育仁菁英教学常规要求》以及各种奖励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教学辅助部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馆、音乐室、美术室等全方位地为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学校积极实践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快课程校本化工作。针对不同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地方型和阶梯型三大类课程。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外课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高效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完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教材挖掘,开发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环境,为学校多元的课程体系增添色彩。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新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注重发现和培养课程专家对象,并为其提供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课程建设专家队伍。